公益觀察2022韌性與復歸:臺灣企業暨民眾捐款調查報告

公益觀察2022韌性與復歸:臺灣企業暨民眾捐款調查報告


    
2021 年 Google 搜尋的熱門關鍵字是「
如何療癒(how to heal)」,全世界滿是傷痛和孤獨。臺灣疫情警戒曾提升至第 3 級,隔絶在密閉空間的每一個人懷抱著不知何時才能看到隧道出口的憂懼摸黑前進,卻持續發揮了驚人的協調性,以致於疫情控制與經濟發展取得獨步全球的結果。在這樣未知的風險成為常態的情況下,如何建立更有韌性的社會,關照各種公共議題和弱勢處境的公益部門,就是非常核心的貢獻者。

《公益觀察》希望指出社會如何可能

   捐款是公益部門重要的動力來源,也是值得觀測的指標。但如果為了測量,而把某件事孤立出來,就會使它脫離脈絡,產生支離破碎的悖謬。《公益觀察》希望超越一般的分析報告,不只提供工具性的資訊如捐款的重要變項,更試圖展示公民社會的動能,踏查社會變遷的痕跡。最為重要的是,結合當前處境,指出臺灣社會如何可能。報告也同步公開資料,邀請各方指正與對話。未來,期待能獲得長期穩定的資源支持,持續調查、思辨及分享。
  《公益觀察 2021》委託民調公司執行大規模問卷調查,並與 20 年前主計總處的社會發展趨勢調查比對後,找出值得探討的差異,搭建宏觀的敘事。奠基於此,《公益觀察 2022》一方面確認宏觀的社會變遷是否趨勢一致,並辨認微觀的變動,尤其是與重大事件的關聯;另一方面,擴充或加深對捐款行為的理解,提出更精確的洞見。

執行摘要與關鍵洞察

    本年度報告從全球視角,看到人類的生計、社會的運作以及自然環境的永續,因為 Covid-19 變得更加危殆。各個社會的社會網絡和文化脈絡不同,所受的衝擊和因應也就不同。臺灣的公民社會呈現極為殊異的溫潤面貌,是延續自宏觀脈絡當中,不論自身處境想要關照他人的幽微心意。

    綜合而言,本次報告的關鍵洞察為:

臺灣公益捐款自我調節的能力,是風險社會裡的寶貴資產:​臺灣的韌性,展現在個體的自主意識和共同同理心,集體建構了豐富多元而又相互協調的公民社會。不只是長期以來公益部門發展的養分,更支撐著每一個人度過風浪。

疫情影響有限,應該關注長期趨勢和策略:疫情因此沒有造成毀滅性的結果,然而過度憑恃既有的成就反而遲滯了轉型。留意長期的趨勢,並檢討自身策略和敏捷行動,才能為永續社會提供新的動力、維持韌性。

公益捐款更具策略性,但需要更多知識和資訊協助:對應著加速中的社會變遷,公益捐款正轉向更具策略性。為了回應,首先需要更多的知識和資訊支持,以理解社會議題的動態和解決程度,並建立更加穩固的信任基礎。

自利與利他動機的相互補充及整合,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敘事:隨著自利與利他動機的整合,永續發展和社會責任已成為普世價值。對個人、企業或公益組織來說,將成為未來主流的溝通語言及團結眾人的基礎。

相關資料連結: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