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給NPO的財務建議 - 管理者篇。

十個給NPO的財務建議 - 管理者篇。


通常標題形式"N個給誰的什麼鬼建議"的文章或書籍,大底都都是芭樂文(無誤),打發時間可也,跟它認真就輸了。然而美國非營利組織財務基金會Nonprofit Finance Fund(NFF)整理了十個給非營利組織("NPO")管理者及捐款人在財務部份必須觸及的議題,其內容結合組織管理及策略思考,頗具啟發性。但也正因微言大義,讀起來字數雖少卻頗費思量。以下由張17Simon及Isis共同編譯:

1. 盡可能促成"組織宗旨"(mission)、"服務能量"(capacity)與"財務資本"(capital)平衡。

這三個要素雖然彼此獨立,但是在NPO的運作上,卻維持緊密的動態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

2. 不可忽視NPO的「事業平台」("enterprise platform")動態運作

前述的三要素當中,除了組織宗旨以外,另外兩項要素”服務能量”與”財務資本”構成了所謂的「事業平台」,NPO需要平台的運作來實現組織宗旨。所有NPO都應該具有事業平台的架構,當資源進入到NPO時,並非直接進入各個獨立的專案,而是要先通過事業平台的整體考量與分配後,才投入各個專案來執行。倘若事業平台的運作不良,專案計畫的執行成效也會受到影響。性質相近的NPO,也可能因為事業平台的運作方式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組織風貌。

3. NPO稅務優惠合於商業邏輯。

因為市場經濟失靈(自由經濟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營利事業與政府無法提供、不願提供、或是不應提供某些服務或商品,而NPO的存在正可以彌補因為這些服務或商品的缺失而導致的問題,也因此NPO可以置身於所謂的自由經濟之外,而得以享有"組織營運所得免稅"以及"捐款人稅負抵減"二大優惠以維持其存續。

4. 堅持定期提供清楚可信、且具管理意義的財務資訊。

NPO管理階層必須對董事會、捐款人、內部及外部的利益相關人提供財務資訊,並以之做為有效的財務溝通工具。

5. 能以財務語言介紹專案計畫,也能以專案計畫詮釋財務狀況。

NPO管理階層最好能流暢地將財務與組織宗旨結合,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以適切的方法與角度來介紹組織的財務狀況。

6. 從年度開始就持續評估全年可能的財務經營狀況。

從年度開始就需要時刻掌握計畫執行的財務狀況與進度,隨時更新與估計全年的結果,分析實際數與預算數的差異,在必要的時刻與董事會分享資訊並進行調整。

7. 明白NPO管理與營利企業管理原則不同,甚至正好相反。

自營利企業轉任NPO的經理人務必搞清楚管理實務上的差異。對NPO而言,組織發展成長並不代表自有資金的對應成長,反而會出現募款需求必須增加而自有資金相對減少的狀況,且金錢的累積並非NPO的組織宗旨,有時候反而會造成負面觀感,盈餘過多會遭到質疑,行政費用則會被認為是浪費等情況。

8. 同時經營至少兩類業務。

組織宗旨相關的工作為核心業務("core business",例如環境保護或教育),以及尋求營運基礎的支援性業務("mission support business",通常是募款)。

9. 要求NPO追求成長是不合理的,以商業邏輯來看亦是如此。

NPO愈追求成長,所需資本規模愈大、所費時間愈長、風險愈高,這對服務品質及組織宗旨落實本就比營利企業要求更高的NPO不見得是好事。最常見的情況是收入增加了,但淨利(即收入減去成本費用後)反而減少了。

10. 收入應依性質加以管理。

常態性營運收入不可與投資收入或其他收入混為一談。在資金規劃上,固定成本應由穩定的營運收入支應,額外資金需求(例如追求成長、擴充服務能量或設備資產維護等)則需另尋管道。


簡言之,NPO的財務管理並非只是針對金錢,而應包含對自身的使命和服務能量的統籌規劃,以合宜的規則分配運行,並與捐款人及其他相關人透過財務這個共同語言溝通,在正確的定位上取得好的結果及適切的外部評價。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