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摘要報告

2016摘要報告


(photo credit: 8Kome @ Flickr)

Dear friends,

2016 年我們迎來許多國際及國內的巨大變化。公益責信協會 2016 年度電子書尚未完稿之前,謹先以此信摘要報告工作內容(也請參閱 2014 及 2015 年度電子書)。

 

研究與文字倡議

一方面針對近年突然熱門起來的「公益信託」制度,以系列文章分析現況比較制度,並提出建議;另一方面,「社會企業」名詞雖然已經漸為人所知,但一般大眾仍只能片面理解,因此試圖梳理簡介國外及國內的概念發展,例如介紹台灣在1990 年代新一波社區運動及非營利組織內部創新的時空背景。而且墊基於這個理解之上,探討社會企業的責信究竟與一般公益團體有何不同。此外,新版的公益觀察也尚在撰寫之中。

 
 

財會及捐款實務培力

除了分析小額捐款的利弊外,並以財務角度討論社會企業的真實價值。至於實體演說/課程,除受邀與台大社工系學子們分享社會工作的財務管理,也針對桃園縣巿的公益團體提供初階實務進階策略系列課程。

 
 

個案諮詢

數個公益組織邀約諮詢董監事治理事宜、如何與捐款人溝通,以及財會規劃策略等,同時我們也試著提出透明度評估報告。此外,開放文化基金會諮詢針對內政部「公益資訊平台」、工研院諮詢「區塊鏈」技術在公益領域的應用等,以對公益、捐款責信及科技的綜合理解提出建議。

 

學習與成長

最後,對公益責信協會來說,2016 年最重要的改變是擴大關注的視野。一方面為了回應「到底公益責信協會要創造什麼改變」的自我叩問,另一方面也受到美國近年由財務觀點(財務透明或績效)轉變為討論社會影響力(造成什麼社會改變)的影響,決定放下財務會計知識、直接面對不平等和氣候變遷等各個社會議題。

 

因此,花了不少時間和心力閱讀國內外的文獻及資訊,也包括社會學、人類學、政治經濟學、哲學等基礎論述。雖然還非常表淺,但至少試著從舒適圈踏出這一步,希望能更細緻地了解我們所面對的總體社會問題、更能理解公益組織的運作邏輯及溝通語言、更能動員大眾創造改變。

 

也就是說,2016 年我們在公益組織的財務透明或健全會計程序上的投入不多,但試著思考是否走在對的路上(are we on the right track):是否真正理解社會問題的結構及本質?什麼才是公益組織的價值?怎麼去評估效能或引導資源?這或許才是「責信」的真實意涵、而不僅止於財會健全?

 

要成為台灣公益組織的智庫之一當然言之過早,但會持續在基本建設(infrastructure)上盡一份心力。

 

感謝,也祝福各位豐收平安的一年。

 

孟勳Simon 敬上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